新聞中心
News Center隨著國家對清潔能源的推廣和光伏產業政策的支持,光伏發電項目在農村地區逐漸普及,成為農民增收的新途徑。然而,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農民對光伏知識的不了解,通過虛假宣傳和欺詐手段,誘騙農民參與所謂的“陽光陷阱”,嚴重損害了農民的利益,浪費了社會資源,并對新能源產業的健康發展造成了影響。為了提高公眾的警惕性,避免上當受騙,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光伏發電騙局及其防范措施。
騙局類型:
1. 發電效果夸大:不良商家為了吸引客戶,故意夸大光伏發電的效果,實際上發電量受多種因素影響,遠低于宣傳數據。
2. 光伏傳銷:商家以高額抽成獎勵為誘餌,實則是“龐氏騙局”,難以實現承諾的獎勵,投資風險極高。
3. 非法集資:犯罪分子以“新能源投資平臺”為名,承諾高額回報吸引投資者,但往往缺乏真實項目支撐,存在卷款跑路的風險。
4. 以次充好:不良商家以低價吸引用戶,實則使用不合格或接近使用期限的光伏設備,導致發電量不理想。
5. 光伏套路貸:詐騙分子以租用屋頂為名,誘導村民簽訂貸款合同,合同中存在陷阱,導致村民背負大額貸款。
6. 代理合同騙局:企業以高價銷售光伏產品,承諾訂購后返還現金等優惠,實則價格高于市場價,造成用戶損失。
7. 合同文字游戲:合同中使用模糊不清的語言,混淆租賃與合作模式,或對關鍵條款故意不明確,導致用戶難以維權。
警方提示:
1. 選擇光伏發電系統時,應保持理性,通過查閱資料、咨詢專業人士或實地考察等方式,了解光伏發電的真實效果。
2. 警惕高額抽成獎勵的誘惑,謹慎選擇光伏代理項目,充分了解商家信譽和資質。
3. 對高回報的投資項目保持警惕,充分了解平臺背景和資質,以及項目的真實性和可行性。
4. 選擇光伏設備時,注重品牌和質量,審查合同條款,明確設備質量、售后服務、收益分配等關鍵條款。
5. 簽訂貸款合同前,仔細閱讀合同條款,咨詢專業人士意見,警惕套路貸行為。
通過提高警惕和采取適當的防范措施,可以有效避免陷入光伏發電騙局,保護自身利益,同時促進新能源產業的健康發展。